欢迎光临上海市青浦区辅读学校 今天是:

预防校园欺凌,你应该知道的事!

作者:辅读学校 来源:辅读学校 发布时间:2025-10-13 15:56:54 点击率:

 

       学会交朋友,是所有孩子都要面对的课题。特殊孩子同样在长大,他们的喜怒哀乐更需要被看见、被听懂。哪些举动算校园欺凌?如果孩子被欺负了,我们该怎么做?守护“特别的我”,这些知识我们一起来学。


家长如何防治学生欺凌

       防治学生欺凌不是学校单方面的工作,家长也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

       一、家长如何教育和预防学生欺凌? 

       (一)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关心孩子成长

      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积极倾听孩子心声,关注细节,及时发现异常,帮助孩子形成健康心理,减少欺凌风险。 

       (二)在平时教育中要以鼓励为主

       多鼓励、少批评,不在情绪中教育孩子,避免当众否定或打骂;肯定让孩子有自信,批评也要留分寸,既不伤害自尊,也不盲目拔高。

       (三)注意言传身教
       家长先管好自己:不吵、不骂、不动手;孩子自然有样学样,远离欺凌。 

       (四)教育孩子学生欺凌的危害
       告诉孩子:欺凌违法,伤人更伤己;今天欺负人,明天易走偏,别拿“孩子小”当借口。

       (五)教育孩子树立同理心意识

       教孩子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看见“不受欢迎”的同学,更要多一份关心,而不是跟着起哄。

       (六)教育孩子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教育孩子团结同学、融入集体,避免独处与冲突;多交朋友、积极锻炼,让欺凌无机可乘。 

       二、家长如何识别和发现学生欺凌?

       孩子受到欺凌,家长是最容易发现的主体。一旦发现孩子有下列情况之一,家长应该及时询问孩子或者与学校进行沟通了解。 

       (一)情绪失常

       孩子若持续焦虑、警觉、情绪低落,尤其上网后遮遮掩掩、暴怒攻击,需高度警惕。

       (二)上学异常

       孩子突然厌学、怕上学,成绩下滑,尤其原本学业良好,需高度警惕 

       (三)物损异常

       孩子的日常用品出现异常,如新买的书包、衣服、书本、文具突然丢失或者遭人为破坏,家长也应该进行仔细询问。

       (四)交友反常

       孩子突然不信任同伴、自称“没人喜欢我”或回避社交,需警惕交友反常

       (五)花销异常

       孩子突然多要零用钱或财物明显增多,可能遭遇校园勒索。

       (六)行为反常

       孩子突然寡言、独处或对家人发怒,性情与往日明显不同,需警惕行为反常。

       (七)作息失常

       孩子受到学生欺凌后,会产生精神紧张、莫名恐惧等,所以会产生失眠、做噩梦或者半夜惊醒的情况。

       (八)病症异常

       孩子连续多日称身体不适却拒绝就医,或检查无果,可能因精神紧张受惊吓所致。 

       (九)身体伤口异常

       孩子身上突然出现不明瘀伤、划痕或骨折,且无法说清来源,家长须高度警惕并追问。

 

       以上九个方面仅仅是根据实践中发生的案例进行总结所得,但是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并不必然是遭受学生欺凌所致,所以家长和老师应该仔细观察和应对,不能简单依赖这些表现来判断。

       三、家长如何应对和处置学生欺凌?


       (一)掌握通技巧,报告学生欺凌行为

       家长要多倾听、少打断,避免逼问,约定倾诉时间;孩子开口后,明确告诉他错的是欺凌者,自己有能力保护他,绝不说“你怎么不打回去”“自己解决”等指责话语。

       (二)教会孩子回应语言欺凌的方法

       教孩子有力回应语言欺凌:先要求对方停止,再表明“我不在乎”,最后警告“再犯就告诉老师或家长”。 

       (三)教会孩子应对身体欺凌的方法

       告诉孩子:遇身体欺凌先自保,不硬碰,找准机会逃离现场,父母会通过合理途径解决。

       (四)发现学生欺凌的原因,对症下药

       发现欺凌,先找原因:缺边界就立规矩,缺零用钱就调财物管理,模仿家长就改自身习惯,有偏见就正面引导,精力过剩就安排体育艺术活动,对症下“药”。 

       (五)及时与学校进行沟通

       发现欺凌苗头,家长应第一时间与班主任沟通,如实反馈,共同商定后续方案。欺凌者家长须严肃教育孩子,主动配合学校处置,不淡化、不推诿;被欺凌者家长则应避免“以暴制暴”或“息事宁人”,用科学方法维护孩子权益,携手学校解决问题。

       (六)避免采取不冷静措施发酵问题

       家长应冷静理性,第一时间联系学校,相信校方会公平公正处理,不采取“校闹”等过激行为;如对处理结果不满,可通过教育行政部门复议或复核等合法途径维权。


抵制校园欺凌

让每个孩子都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

告诉孩子们

既不要做施暴者

也不要做受害者

让我们共同努力

对校园欺凌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