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督导简讯
2017年月3月21日,青浦区学生心理发展辅导中心邀请华东政法学院张海燕教授为我区心理教师和心理志愿者进行了一例亲子关系案例的督导。
本次心理案例督导由田银平老师主持,主要分为案例呈现和专家督导两个部分。
首先,由被督导教师,心理志愿者:毓华学校倪红燕老师介绍《为什么女儿这么折磨妈妈》案例的基本情况,并提出督导中需解决的问题。在倪老师呈现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来访者是重组家庭中的母亲和女儿,母亲和重组家庭的父亲生了一个弟弟,女儿和弟弟是同母异父。主诉的问题是母亲觉得女儿作业拖拉、不听话等行为问题。到目前为止倪老师进行了九次心理咨询,运用到的心理咨询技术有负性观念的讨论、行为训练、对问题的澄清:1、每家每户都有婆媳问题。2、每家每户都有孩子不听话的问题。3、有了2胎之后会有孩子之间的矛盾。请母亲回答“是与否”,帮助母亲减少焦虑和压力。采用表格记录,让母亲和女儿每天记录发生的事情以及“我可以做的更好”的设想。在这个案例中,妈妈的情绪很低落,她想兼顾女儿和儿子,得不到丈夫和婆婆的支持,婆婆只会对自己的孙子好。女儿寻求妈妈的注意,又不听妈妈的话,甚至经常和妈妈吵架。
在第二阶段,张海燕教授就案例中学生的问题、内心需求、亲子关系的问题处理等细节做了详细的指导。期间还穿插了张老师多年咨询经历中的个案,理论联系实践。张海燕教授指出,对于来访者的评估时贯穿始终的,不是静态的,对来访者问题的掌握是立体的地图,要了解来龙去脉才能找到症结所在。不同的表象背后有不同的原因,在本案例中的女儿行为习惯不好是为了寻求母亲的关注,而不是真的行为问题,这是这个女儿为了操控母亲的手段。即使管理好孩子的问题行为也是治标不治本。张教授指出要了解重组家庭以前以及弟弟出生以前女儿的情况,由于这个母亲是外地媳妇,她的经济情况、在家中的地位也是需要了解的因素。当大女儿提到死亡的时候不要回避,更深入地挖掘孩子的想法是必要的。倪老师认为孩子作业拖拉是母女沟通问题,而沟通问题也是表象,心理咨询者需要了解更深入的层次,不要过早地下结论。在后面提到的外婆的态度“天都塌下来了”,她对于女儿想法的影响会不会使女儿缺乏内在安全感。母亲在外婆的催促下匆匆再次建立婚姻对于母亲现在很焦虑的影响等等,都是今后心理咨询可以考虑的角度。
此次督导,张老师的指点循循善诱、条理清晰、可操作性强,让参与的老师们非常直观地了解到了心理咨询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