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是一个事实
如果一个人生病了,我们不能说:你不能生病。因为,这是个事实。那如果一个孩子情绪上有了起伏,我们会希望他能够立即平静下来,因为我们认为这比生病的事实更像一个意志或者意愿上能控制的事。
我们对待情绪,跟对待一个意识上的决定,一个意愿一样,这是个极大的误会。一个人生气了,他肯定不会觉得,这是他愿意生气。当然,少数癔症倾向的人,会有愿意生气的。
有人可能会反驳说,那怎么会有控制情绪呢。比如,在别人批评了我们时,我们怎么就不生气?刚刚还在生气发脾气,突然来了客人,我们就面带笑容,热情招待了。这是怎么回事?我们不想生气,看来,好像还是可以控制的,用意识控制。
情绪,掩盖一下,不代表就没有那个情绪了。你掩盖了我的生气,不代表你就没有生气。就像把石头埋在土里,看不见了,不代表石头就没有了。
还有一个原因,让大家容易误解情绪是客观存在的,情绪会消失,比如,刚才我还在生气,现在我快乐起来了。这容易给人误解,认为情绪是人为调控的,情绪是个化学反应,它也有停止的时候,也有平息的时候。
所以,对待情绪,我们只能视为事实,不能取消,命令,意识控制。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安抚、呵护、帮助它,但不能命令它。就像我们不能命令一个人不生病一样。
教师对学生说:“你不该生气、你不用难过、你不应该厌倦学习、你不要害怕。” 如果细究一下,这些话都不对。她实际可以说:“你生气了,我们来看看,怎么能让生气消下去?看看我们能对这个生气做点什么?看看今后怎么不再为这个事情生气?”
表现,是可以命令的,是意识层次的。而对潜意识,是不能命令的。特别是已经发生的情绪。
接下来我们看看几种心理方面的情绪调节方法。
情绪调节技巧一:自我满足
先充分地感受这个负面情绪。然后想,事情怎样,我会感到负面情绪消失?我会感受到舒服、满足?高兴?
那就充分想象,你需要的,正在实现。想象过程中,你体验到了从负面情绪转化到积极情绪的过程,从身体感觉上,脑子开始松了,心放下了,肌肉放松了,记住那种变化,和舒服后的感觉。
举个具体的例子,辅助理解:
你对某人的行为,非常不满和生气。你见了他,就很不舒服。好,那我们就这样开始:闭上眼睛,想想,你觉得,他怎样做,你会原谅他?你会感到舒服?好,你觉得,如果他跟你真诚地道歉,他跟你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很喜欢你,我只是跟你开玩笑,没有想到伤害了你,非常抱歉。”你想象真的正在发生,他非常真诚地跟你道歉,说他很尊重你,很喜欢你,很对不起你……直到你觉得非常舒服,一点都不怪他了,感觉自己很自信了。这个场景越具体,越真实,效果越好。然后,带着那个好心情,记住这个变化。以后,你会很容易地调节到好心情。
阿Q精神胜利法?管他呢,只要有效果。
情绪调节技巧二:不相信法(代入相反感觉)
当有人对你说了某些伤害性的话,比如:“你真差劲”“你做的真不怎么样”你感到非常难受,甚至灰心丧气,难过至极。如何调节呢?想想过去曾经有过类似的,但你一点都不在乎,根本不相信的例子吧。然后,把那种感觉代入进来。
举个例子:在上学的时候,新来了一位班主任,他看我在课堂上打盹,就粉笔头扔过来:“站起来!像你这样的学生,是不可能学习好的。”当时,听了这样的话,我心想:“等你知道了我的成绩,就等着看你吃惊吧。”我似乎看到了他知道了我的成绩后,吃惊、不好意思。我好得意啊。——这种感觉,回忆起来,记住。
现实中,你回忆上述例子,然后,把这个人伤害的话,想象成那个班主任的类似的话,代入相反的感觉。“你这话真是滑稽啊,不了解情况啊你,你就等着吃惊吧。”
或许那个时候,你的情况是好的所以你自信。现在的成绩并不好,所以难以自信。管他呢,只要能感觉好,只看效果。
情绪调节技巧三:知道什么是相应的好情绪
负面情绪摆在那里,许多人只知道这是不好的情绪,可是相对应的好情绪是怎样的?他不知道。他知道要摆脱负面情绪,可是,路该走向何方?他不知道。
那如何找到对应的良好情绪呢?好坏,是对比出来的。如果你不知道怎样好,那就想想对应的坏,如果你不知道怎样是坏的,那就想想对应的好。反复对比,感觉,品味,就能找出相应的好坏来。
比如我自己,对着很多人发言会紧张。那我就想,什么时候,讲话很自然很舒服?什么时候,讲话很难堪紧张?不断地变换条件、变化场景、背景、人物等。最后,聚焦了,如果我觉得自己讲话的东西非常有价值,非常深刻,就发挥很正常。那就想象自己演讲的内容非常好,听众都会从中受益。找到什么是好的,以及相对应的自己具体怎么调,才能让自己发挥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