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上海市青浦区辅读学校 今天是:

儿童道德认知发展

作者:辅读学校 来源:辅读学校 发布时间:2013-10-11 17:46:56 点击率: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
他认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不是来自生物成熟,也不是从环境中直接将知识内化,而是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对其所理解的经验不断建构来实现的。

对偶故事法:

A.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听到有人叫他吃饭,就去开餐厅的门。他不知道门后有一把椅子,椅子上的托盘里放了15只杯子,结果他撞到了椅子,打碎了15只杯子。

B.有个男孩名叫亨利,一天,他妈妈外出,他趁机想拿碗柜里的果酱吃,结果把一只杯子碰到地上摔碎了。
哪个男孩犯了较重的过失?
用对偶故事来分析儿童的道德水平,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分为这样四个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5-6岁以前
5-6岁以前的孩子,基本上处于无规则阶段,他们虽然能接受规则,但往往按自己的想象去执行规则,规则对于其行动还不具有约束力。
•2.权威阶段( 6-8岁
6-8岁的孩子绝对地顺从权威,认为独立于自身之外的规则是必须遵守的,遵从权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行为。他们把规则看作是固定的、神圣的、不可改变的,因而处于他律道德水平。
•3.可逆性阶段(9-10岁)
–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权威人物的单方面要求,是大家共同约定的,只要大家同意,规则也可以修改。这意味着儿童开始进入自律道德水平。
•4.公正阶段(11-12岁)
进人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开始倾向于以公道、公正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他们能够根据他人的具体情况,基于同情心、关心来对道德情境中的事件作判断。
随后,科尔伯格在皮亚杰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他运用的是著名的两难故事法。
例如:
欧洲有一位妇女因患罕见的癌症而濒临死亡,医生认为只有一种可以救她的药,即该市一位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镭锭。这种药的制作昂贵,药剂师以10倍于成本的价格出售该药。该药制造需要200美元,但售价是2000美元。病妇的丈夫海因茨向每一位熟人借钱,但总共只凑够了1000美元,也就是一半的药钱。他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危在旦夕,请他便宜售药,或是迟些日子付款。但药剂师说:“我发明了这种药,我需要用它来赚钱。”海因茨绝望了,他潜入药店,为妻子偷了药(Kohlberg,1963,p19)。
•这个丈夫应该这样做吗?
科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测试了十几个国家6、7岁到21岁的被试。根据调查资料,通过研究,将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前习俗水平(4~10岁),习俗水平(10~13岁)和后习俗水平(13岁以上),每个水平又包含有两个特定的道德阶段。

当然, 当道德阶段发展到最高等级时,个人还受到原则的束缚,这些原则有公正、平等、人的价值、社会对人的道德要求等等,这些都是抽象的,不是具体的道德律令。对孩子可以教他:“你不能撒谎,因为这违背了做人的原则。”
加入收藏|联系我们|设为首页|网站地图 |旧版回顾|管理登录